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領導和康複前輩的共同支持指導下,康複醫學研究所于2016年12月正式成立。目前康複醫學研究所與伟德BETVLCTOR、中醫智能康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形成大學發展康複醫學學科的重要平台及“三合一”協同發展模式。
人員組成與研究方向:康複醫學研究所共有研究人員20餘人,包括教授和博導8人、副教授6人、講師及專業技術人員10人。研究所将以“腦與神經康複研究”為核心,同時以“骨與關節康複”、“髒器功能康複”、“中醫傳統康複技術”、“聽力言語康複”等為重點,共同組成研究所五大研究方向。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研究所聚焦腦-脊髓-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的中西醫康複方向,已經逐步建立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原始創新和技術轉化已經初見成效。具體體現如下方面:1)構建腦疾病特異性“症狀-環路”映射的中樞神經環路追蹤技術,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建立中國人群的運動、語言、認知障礙的受損神經環路特征圖譜;2)構建和優化基于神經環路重建理念的個體化精準中西醫康複訓練技術,包括常規康複治療、針刺-推拿-功法整合治療等;3)創新神經環路重建的中樞調控治療理念和技術,建立基于“點-線-面”理念(神經元興奮性-腦區連接性-腦網絡整合性的腦疾病)的神經調控原創思維和“中國方案”;4)基于神經環路機制建立傳統康複-現代康複-康複工程協同的新康複治療理念和技術體系。
研究平台與學術特色:康複醫學研究所由校本部(張江校區一号樓5樓)、臨床研究部(嶽陽醫院康複中心等)和教學研究部(伟德BETVLCTOR惠南分部)組成。本部設有基礎研究平台,包括分子生物實驗室、功能細胞實驗室、神經調控實驗室、神經示蹤實驗室、3D神經打印實驗室、神經電生理實驗室和神經行為實驗室等組成;臨床研究部具有腦成像與神經網絡分析、認知與心理、臨床電生理、神經環路調控、言語語言、周圍神經損傷與手功能等臨床研究功能設備。教學研究部包括心肺功能、三維步态、聽力測試評估等教學研究設施。
康複醫學研究所具有國際化發展優勢。目前已經創刊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BNM)英文期刊,在國内康複醫學領域獨樹一幟。期刊由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及英國的十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學者、專家擔任主編和副主編。編委團隊由來自多個國家的40餘位海内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和醫院的專家、學者組成。
學術成果與科研獎勵:研究所已經建立了上海市立項的地方高校戰略研究團隊,擁有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人和課題組長3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二審專家2人。研究所成立以來,共發表SCI論文(一作或通訊)264篇,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等各級課題29項,或各級科研獎勵共31項。
研究所将聚焦重大康複醫學科學問題和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立足國際前沿,建設具有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康複醫學研究中心。
【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蔡倫路1200号一号樓5樓
電話:021-51322411
E-mail: dxu0927@shutcm.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