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徐建光,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伟德BETVLCTORPI;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副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醫師分會會長;上海市醫學會會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康複醫學會終身名譽會長。
研究骨幹
華續赟,副主任醫師,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學博士。現任中國康複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複專業委員會委員。2015年入選複旦大學“卓學計劃”資助,2018年入選上海市“醫苑新星”青年醫師培養計劃資助。
鄭謀雄,副主任醫師,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學博士。現任中國康複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複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組委員。入選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市科委“啟明星”計劃、衛生計生系統“新優青”和青年醫師培養資助計劃等。
吳佳佳,主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康複博士。入選上海中醫藥大學第六屆“十大醫務菁英”、“杏林傳承型人才”計劃、“杏林百人”計劃。
學術影響力及研究方向
徐建光教授師承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教授,長期從事神經損傷後癱瘓肢體功能重建研究。完成改良健側頸7 移位術和膈神經移位術等多項首創性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近5 年帶領課題組開展大腦-脊髓-周圍神經-肌肉多層面綜合治療神經損傷後肢體癱瘓,以及AR/VR 人工智能機器人輔助肢體功能康複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徐建光教授主持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自然面上項目5 項、省部級課題10 餘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在神經外科、修複重建外科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60餘篇。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獎一等獎等。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上海市科委學科帶頭人計劃和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等。
課題介紹
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2001600,基于運動輔助的智能虛拟現實康複訓練技術和系統研發及臨床示範應用,2018-12至2022-12,1740萬元
本項目以解決我國重大臨床需求、突破臨床療效瓶頸為導向,以促進腦功能障礙人群特定神經環路重塑機制為引領,整合神經科學、現代和傳統醫學、工程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技術,探明基于特定神經環路重塑機制的虛拟現實(Neural Circuit based Virtual Reality, NeuCir-VR)康複策略的優效性,研制全新理念的虛拟現實康複訓練系統,制訂NeuCir-VR 康複技術規範和标準,為我國在這一領域形成領先競争優勢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
論文
1. 1.Mou-Xiong Zheng,et al. 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2. 2.Bei-Bei Hu, et al. Alteration of metabolic connectivity in a rat model of deafferentation pain: a 18F-FDG PET/CT study.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9.
3. 3.Si-Si Li,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 of salidroside on dendritic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ging-US. 2020.
4. 4.Xiang-Xin Xing, et al. Massage Therapy Related Brain Plastic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in Rat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20.
5. 5.Ao-Lin Hou,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related metabolic brain connectivity changes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due to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injury. 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 2020.